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目前人类有史以来开采出的黄金总量是20.8万吨。
地上存量总计208874吨,其中金饰占46%、金条与金币(包括黄金ETF)占22%、央行储备占17%、其它占15%,地下储藏量52000吨。
几千年前人类就在使用黄金,所以对黄金的共识是穿越文明的,穿越时间长河的。
但是,几千年的科学技术进步,人类至今都没能在黄金上爆出产能,供给没办法扩张。
尽管有近2/3的存量黄金是在1950年以后才开采出来的,人类对黄金的开发效率确实大幅度的提升了,可这个增长率还是远远低于这期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全球GDP的增长率、人类社会工业产出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从古至今,任何人想得到并持有黄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克黄金背后都凝结着巨大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有巨大的工作量作为支撑,所以它确实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但是随人类技术进步,铝的产能爆了,它成了工业金属,用来装可乐的易拉罐了。
它不会和绝大部分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不会被消灭,所以说不定你现在持有的黄金里就包含着一丢丢几千年前的成分。
✅投资需求,这点其实和大家对黄金珠宝的需求是混在一起的,它都具有很明显的吉芬属性。
吉芬属性正好反过来,需求随价格提高而增加,黄金就有点这意思,金价一涨,大家都来劲。
以前我们觉得买黄金的都是大妈。现在不了,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大家也可以感觉到,黄金不分年龄的。
甚至,黄金每年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我们前面说的,每年1.x%的开采,它催生出了金矿股这类标的,后面我们也会具体聊到金矿股投资。
第二类相当大的供给来源其实是黄金回收,现存黄金的民间储量其实很高。所以金价很高时,会有人卖掉变现,供给不是没有弹性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1克还是几斤,黄金的单位价值是恒定的。这点与钻石有巨大差别,几分的钻石和几克拉的钻石,其价值差异是指数级的。
当时,世界处于金银本位时代,矿产量决定着货币供应,一个国家的货币主要来自于采矿和殖民掠夺。
英格兰银行在当时扮演着类似如今美联储的角色,但实际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在进行一场 “双重化装舞会”,银行和政府假装银行券和法币都能兑换金银,可金银储备根本不足以应对挤兑。
在金本位时代,虽然黄金是货币的锚,但人们并非直接用黄金交易,持有黄金不仅麻烦,还是负利率资产,因为保护它需要成本,所以人们使用以黄金为价值锚的纸币。
银行假定持有纸币的人不会同时去兑换实物黄金,只要人们信任纸币,银行只需持有少量实物黄金即可维持运转。
在这个时代,勤俭节约是社会美德,因为这能让人们把钱存于银行,维持金本位体系的运行。
马克思认为,人口和物质财富呈指数级增长,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银资本有限,这使得资本能无偿占有超额回报,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将占有更多产出,从而窒息经济发展。
其表现形式包括:通缩,因金银稀缺,通缩是金本位时代的特征,会引发经济危机;资本购买力过高,实际回报率过高,导致贫富差距极端化,最终引发社会动荡;资本稀缺使各行业准入门槛高,容易形成垄断,如卡特尔和托拉斯。
1839 年,为躲债从瑞士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的 John Sutter,在自己拟建锯木厂的河边发现了黄金,而此地刚被美国从墨西哥手中抢来不久。
这条河床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黄金矿床之一,消息传开后引发了西部淘金热。随后,澳大利亚、南非等殖民地也发现大型金矿,这相当于那个时代的量化宽松,缓解了资本紧张的局面。
同时,当时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在两次战争后,贸易顺差逆转,丝绸瓷器换来的金银因购买流回资本主义世界,进一步增加了资本的宽裕程度。到 19 世纪末,美国凭借规模效应和统一大市场,在航运、钢铁、石油、汽车、金融等领域的垄断发展顺利,超越欧洲,改变了欧美贸易格局,欧洲开始向美国出口金银。
此外,19 世纪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出版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书中指出个体融入群体时会被群体思想取代,呈现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本书常被推荐,人们认为它能提醒人们警惕群体的愚蠢,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可能被用于操纵群体,比如一战前出版,是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值得深思。
总之,19 世纪中叶的诸多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与黄金的关系,黄金在当时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这些历史事件也为后来黄金的估值和经济格局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战争本质是消耗财政,法国、德国为摆脱金本位约束相继退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违约且大量印钞。英国对德开战后也退出金本位,英镑曾是200年国际硬通货。欧洲大乱,黄金涌入美国,战争财政也输出到美国,美国接订单,国运开启,华尔街登上舞台,1914年美联储成立。
一战结束,世界迷茫,面临选择:重回金本位还是尝试俄国路线。美国因拥有最多黄金储备拥护金本位,俄国由苏维埃统一调配资源,黄金无用被大量出口。欧洲各国在两者间选择。
德国作为战败国,需赔偿1320亿金马克,且要用黄金等支付。1923年德国因通胀未及时支付煤炭赔款,法国占领鲁尔河谷煤矿,德国工业停摆,通胀加剧,居民财富被洗劫。1919年纳粹党成立,希特勒受愤怒的德国人拥护,德国更偏向俄国路线。
英法想走金本位路线却面临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黄金大多流向美国。一战后欧美都通胀,但原因不同,欧洲是纸币通胀、黄金稀缺,美国是黄金与美元双过剩导致通胀。世界和长期资金市场K型分化,德国资产便宜,美国资产受追捧,美国经历柯立芝繁荣。1928年美联储加息,最高到6%。1929年10月,美国经济崩溃,进入“大萧条”,金本位国家受严重波及,而苏联和更靠近苏联模式的德国影响小,经济屡创新高。
危局促使改革,西方再次抛弃金本位,1931年英国退出,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主动退出并选择凯恩斯主义。1939年二战爆发,欧洲资产负债表被打废,美国国运延续。1944年7月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1盎司黄金=35美元,美元有“美金”之称。但该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几个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为满足国际贸易需求需国际收支逆差,但作为国际货币核心又需国际收支顺差,这两个要求相互矛盾。
然而事实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续的1944~1971年期间,美国贸易是顺差的!
尽管几场海外战争消耗了财政,但美国经济一直稳定发展,GDP作为杠杆率的分母端一直在涨,所以其实美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其实一直可控。
所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并非特里芬难题,而是1盎司黄金=35美元这个比例维持不下去了。
前面提到过,黄金的增长率是有限的,然而经济稳步的增长和印钞的增速远高于黄金。金本位时代自带的通缩螺旋属性再一次阻碍了经济发展。
上千年的惯性让人们天然地更屈服于黄金的共识,肯定要用手里的美元去黄金,所以是美元扛不住了。
1971年美国违约,史称尼克松冲击,有本好书叫《戴维营3天》专门讲这段历史的细节,推荐大家。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人类社会又一次地抛弃了金本位,黄金被剔除货币行列,各国之间汇率的依据是各自法定货币的内在价值。
美国后来给美元这个信封里找到了新的价值锚,石油,中东也开始了它的怀璧其罪。
我准备这期节目时,一个巨大的感受是:越看,越觉得历史的轮廓非但没有清晰反而充满了迷雾。
并不是说某一年就一定会发生某件大事,不是的,而是某个趋势、某个黑天鹅,恰好在某年发生了而已。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看似无用的历史,其核心目的是让大家感受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到底在用黄金玩什么样的游戏,是这些共识赋予了黄金的估值,反映成金价。
因为黄金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这点是非常明确的。巴菲特有在2011年致股东的信里论证过这点:
把人类现存的那个黄金立方体卖了,买成土地,土地年年都会有产出。但那个黄金立方体永远就存在那里,它不会产出任何东西。
黄金脱离了货币序列后,很快迎来了数据可追溯的一次牛市,1971~1980年,金价涨了10倍。
如果我们再给这段牛市补充一些背景的话,这段正好是上一轮康波周期的衰退和萧条期,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新的石油美元体系还没有建立。
黄金的价格由法定货币来衡量,黄金的价格越高,并不代表黄金自身的价值高,而是因为法定货币处于弱势或者价值缩水的状态。
石油美元体系开始走向衰落,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没有建立,黄金也进入一个价值重估时期,直到新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正式形成,然后黄金再进入另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金价从1980年接近700美元的顶部回落后,从1983年~2003年,横盘了整整20年,始终在三四百美元的区间内徘徊。
大概从2004年开始,金价再次启动,以最高点来算的线年底,你要真说追平高点回本的线年又过去了。
第一,黄金是个很稳定的,不会变的东西,它没有内生价值,不会释放现金流。因此,黄金投资本质上都是基于价格的博弈,我以这样的价格买入,能不能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
第二,复盘1971年至今的金价走势显而易见,金价变动完全源自人类社会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黄金?
深圳殉情男子遗书称想与妻子合葬 岳母:连女儿的牙刷他都不舍得丢 想不到他深情到这个地步
深圳33岁男子谢先生在网上留下向亡妻表达思念的绝笔信后离世。4月21日,记者走访其岳母徐女士之家,她讲述了这对年轻夫妻的往日故事,“我想不到他会深情到这个地步。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看清“订婚案”判决,五个关键点:(四)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处女膜状况不能作为认定或否定罪行的依据。
还可领取就业见习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0240元!补贴条件:用人单位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对见习人员支付工作补贴。
深圳的大街小巷早已张灯结彩。几条“大蛇”,引起大家热议。这是深业上城的大青虫蛇。这,瞬间勾起了大件事君的好奇心。
4月24日《人民日报》刊文《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注热点 未成年人在校受伤,学校一定担责吗?》,通过对相关案件中各方责任的认定,推动学校教育、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引导监护人提高责任意识。
当代年轻人竟有AB面?↓上班有多敬业↓↓下班就有多惊艳↓晚八点准时“变脸”在福田有N种打开夜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