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即炭和石墨材料,是以碳元素为主的非金属固体材料,其中炭材料基本上由非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碳素制品应用需求量日渐增长,全国碳素行业生产水平呈现日益提升态势。目前我国石墨电极、炭电极、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类、炭糊类、特炭类等碳素产品在全球无论产能还是产量都已位于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碳素制品产量已达到800万吨以上。
相关上市企业:二维碳素(833608);方大炭素(600516);东方碳素(832175);贝特瑞(835185);合盛硅业(603260)等
相关企业: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扬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宇星碳素有限公司;广西强强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汨罗市鑫祥碳素制品有限公司;兴和兴永碳素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全球碳素行业规模;中国碳素产量;中国碳素行业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趋势
碳素,即炭和石墨材料,是以碳元素为主的非金属固体材料,其中炭材料基本上由非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而石墨材料则是基本上由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不仅是石墨,同时也包含金刚石、富勒烯、卡宾所有的含碳材料都称为碳素材料。根据晶体结构和制备方式的不同,碳素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结晶型碳素、非晶型碳素、石墨、金刚石等。
碳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采掘和供应环节,最重要的包含石墨,以及无烟煤、沥青焦等碳素材料。原材料的品质和性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产业链中游为碳素生产制造环节,通常,企业会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应用需求,选不一样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技术。产业链下游为碳素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冶金、化工、电子、核工业、航空航天等行业。
近两年来,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加速发展,不断驱动着全世界内碳素行业持续发展。叠加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碳素行业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例如,新型石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石墨电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一直在改进,使得碳纤维的性能不断的提高,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在此背景下,全球碳素行业新增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全球碳素市场规模整体呈现扩容态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碳素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176.69亿美元增长至189.02亿美元;依据市场预测,2025年有望达到210.13亿美元。
从市场分布情况去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生产市场,近年来随着其国内碳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拉动亚洲地区碳素市场规模扩容,据统计,目前亚洲地区已是全球碳素行业最主要的区域市场,所占份额高达46.12%;其次依次是欧洲地区以及北美地区,所占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41%、20.56%。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由于其优良特性,在很多特殊领域是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替代不了的特别的材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碳素制品应用需求量日渐增长,全国碳素行业生产水平呈现日益提升态势。目前我国石墨电极、炭电极、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类、炭糊类、特炭类等碳素产品在全球无论产能还是产量都已位于前列。据中国碳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碳素制品产量达到了742.7万吨,较2019年増长178.36万吨;2024年国内碳素制品总产量已达到800万吨以上;依据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有望增长至890万吨以上。
从市场容量分析,我国碳素行业的整体效益于2017年快速回温,出售的收益在2018年达到479亿元,实现利税209亿元、利润154亿元。2019年-2020年,碳素行业整体效益“降温”,此后便进入了企稳缓增阶段。根据中国碳素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收入统计情况显示,2022年国内碳素行业出售的收益为达到了440.18亿元,2023年为389.64亿元,2024年已达到472.22亿元;依据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有望增长至524.34亿元。
目前,我国碳素市场由众多大型、中型和小企业共同构成。大规模的公司通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煤炭开采到精炼加工再到最终产品营销售卖,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例如中国能源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国企巨头在碳素领域实力丰沛雄厚,控制着大量的资源和市场占有率。中型企业则大多分布在在特定环节,如加工、贸易、应用等方面。它们往往以区域市场为主,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差异化,在细分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小企业则更多的是从事碳素制品生产和销售,其竞争力受制于规模和资金实力。
未来几年,我国碳素市场的竞争格局预计将更加复杂化。大规模的公司的整合步伐将会加快,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巩固自身地位;中型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链,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寻求突破市场瓶颈:小企业则需聚焦于特色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2月,2023年6月30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东方碳素”。东方碳素是一家集碳基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非公有制企业,专门干特种石墨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已拥有年产1万吨等静压超细结构石墨生产线。产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润滑好、导热导电等特性,大范围的使用在航空航天 、核工业 、半导体 、太阳能光伏、 EDM电火花、氢燃料电池 金属结晶器等产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东方碳素营业收入为2.38亿元,同比下降11.71%。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18日,2002年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方大炭素”。方大炭素主体业务是石墨电极、块状炭砖、等静压石墨、核电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及炭素制品生产用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煤系针状焦、低硫煅后石油焦和煤沥青等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公司炭素制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万吨,原料生产能力20.4万吨,其中石墨电极19万吨、炭砖3万吨、炭素新材料1万吨、煤系针状焦6万吨、低硫煅后石油焦14.4万吨。
目前,方大炭素产品分为4大系列,主流产品有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用超微孔炭砖、高导热超微孔炭砖、微孔炭砖、半石墨质炭砖、高导热炭砖、高耐蚀炭砖、石墨砖、超高导石墨砖;电解铝用石墨质阴极炭块、石墨化阴极炭块;以及各种矿热炉用炭砖、电解镁石墨阳极和中细结构石墨等别的产品;特种石墨制品(超细结构、细结构、中细结构、中粗结构石墨)、核电用炭/石墨材料(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核反应堆)、石墨烯及其下游产品、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锂离子电池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碳纤维、炭/炭复合材料等炭素新材料产品;煤系针状焦和低硫煅后石油焦、煤沥青等炭素制品生产用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9月,方大炭素营业收入为31.51亿元,同比下降18.74%。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环保的监督管理力度,对炭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这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碳素行业将更看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我国碳素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以争夺市场占有率。同时,行业内部也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问题。这促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来进行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未来,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整合的深入,我国碳素行业将呈现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炭素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普遍应用。除了传统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外,随着新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炭素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炭素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性、热导性和机械强度,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电池、传感器和复合材料中。未来,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我国碳素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碳素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能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碳素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碳素行业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碳素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碳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2.转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标注明确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2025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研判:营养、便捷性产品更受消费者追捧[图]
2025年中国艾灸馆行业概述、发展现状及全景研判: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发展前途广阔[图]
研判2025!中国道路工程勘测考察设计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国内技术创新和“交通强国”战略,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持续增长[图]
研判2025!中国TFT-LCD行业分类、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迅猛发展,已成全球竞争力强国[图]
2024年西藏自治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4个,同比增长282.86%
2024年新疆尔自治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07个,同比下滑21.27%
2024年四川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523个,同比增长60.48%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76个,同比下滑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