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南体育app下载苹果版官方网站!全国咨询热线:0532-86815299

产品展示

李福和:创新工程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为李福和先生在攀成德公益直播“开年十讲”中的演讲速记稿,文字略有删节,经其本人确定。

  今天从四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来探讨:第一,什么叫创新;第二,创新的时候,怎么去寻找势能;第三,工程企业(设计院和施工公司)都还是传统企业,要做突破性的创新似乎很难,我们在业务方面到底寻找哪些领域去创新;最后,传统企业要去创新,怎么去建设能力。

  第一,不创新行不行?为何需要创新?有很多企业几十年不创新也做得很好,成为百年老店、千年老店,其实他们的商业模式、工艺、制作方式等都没有过多的创新。也就是说,不创新并不代表企业不能活,如果我们要创新,要想清楚为什么。

  第二,朝啥地方创新?是不是想着创新,拎个包往外走就能找到创新的路子,找到创新的地方呢?不一定。

  第三,如何去创新?企业是一个组织,创新的话,过去的组织就不一定合适了;走老路的组织是找不到新的、成功的路径的,所以组织怎么去调整,怎么去寻找创新的路径?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也一定是有风险的。所谓的无人区,为什么没人呢?因为无人区不适合于人生存,所以到这样的地方去寻找生存方式,其实是高成本、高风险的。创新并不是特别容易,工程企业是传统的,走上创新的路将异常艰难,所以在创新的时候,心里要拿稳,手里要拿稳,同时脚下要找到可走的路。

  企业走上创新之路,第一要问自己“什么叫创新”。人人都在谈创新,创新到底是啥意思?它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几千年来,人类都在研究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么多发明创造都是创新出来的。

  但这个“人们”不是普通人,是“大家”。我这里找了三位“大家”:熊彼特、德鲁克、戴维·蒂斯。熊彼特和德鲁克我们都比较熟悉,戴维是一位战略大家。他们怎么来谈创新的呢?

  熊彼特说:“创新指各种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与技术有关。”

  可以跟技术相关,也可以跟技术不相关;有的是技术创新,有的是别的创新,但总的都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德鲁克说:“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戴维说:“要想从创新中获取价值,企业要具备‘动态能力’,即同时具备识别环境、获取机会和自我转型能力。”熊彼特和德鲁克讲的创新意思差不多,就是要提升效率;

  而戴维讲的创新不一样,他讲的是一种动态能力,在环境里面去适应环境,比如一只蝌蚪把尾巴去掉,长出两只腿,爬到陆地上来,这可能就是戴维讲的创新,当然这个比喻不一定合适。

  这是传统工业时代的大家讲的创新。今天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牛人们代表着新的时代、新的思维,也代表着新的势力,他们怎么来谈创新的?

  其实这些人都是企业家,他们并没有把创新提到理论的高度,但是把创新说得比较形象。

  马云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分四个层次,第一是看不见,等你看见了以后又看不起,等你看不起的时候慢慢变成看不懂,最后等你看懂的时候你来不及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确实当我们看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比如中国过去二十年里有个大牛股——腾讯。

  腾讯的股票开始的时候,就让人看不见;等中间看不起,当时用QQ联系的时候,觉得QQ是一个“低档”的东西,MSN是个“高档”的东西;等到腾讯的股票猛涨的时候看不懂,怎么涨得这么猛;最后涨到700块的时候,又来不及了。

  马斯克说:“创办并发展一家公司,与其说是靠销售产品,不如说是靠大家的创新、动力和决心。”马斯克把创新摆在第一位。

  再来看一段更狠的话,在脸书(Facebook)入职手册上有一段话:“如果我们不去创造出能杀死脸书的产品,有人会去做。

  那些不能继续保持存在价值的东西不要奢望(在网络上)留下遗迹,它们只可能绝迹。”脸书把创新当成一个生死的命门,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杀死”。

  所以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创新的看法是不断放大的,工业时代说提升效率,在互联网时代把创新看作生死。

  创新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们找了六家号称是“硅谷特产”的公司,在2021年11月18日他们的市值是10.88万亿美金(接近70万亿人民币);在11月30日统计的时候到了11万亿;到12月初统计的时候苹果的市值接近3万亿。这就是创新的价值。

  第一种是从0到1,就是验证和试错阶段,先做出来。实际上人类文明史发展过程中有非常多的0到1,比如第一个发明电的、第一个造出飞机的、第一个造出汽车的、第一个造出轮船的、第一个造出航空母舰的……都是0到1。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发明新的东西,从0到1。

  第二种创新是把1做到N。在新的时代里,0到1是突破,1到N就是新的突破。1到N,从定义来说,就是指数扩张、复制和不断的放大。

  传统的工程企业,做设计的、做施工的,0到1做了很多,但是1到N的效应不大;以项目为生产方式的企业,N值都是比较小的。

  在建筑工程行业里,如果你能把N值扩大到10,慢慢地就可以叫产品了。我们身边有一些工程企业已经在不断地扩大他的N值,比如一些建筑央企的下属公司,开始做专业线、做产品线。

  工程行业里很少有企业能够把N做到突破100;可能房地产企业把房型固化,N值能做到几千、上万。再往上走就是互联网企业。

  有人说全世界N值最大的是Facebook,N有多少呢?30亿。微信的N值是多大?12亿。滴滴的N值多大?是3-4个亿。

  第三种创新是从N到N+1。当你在一个细致划分领域把N值做到很大以后,N到N+1是所谓的跨界竞争,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

  很多传统企业都面临跨界的竞争。我去年调研过几家设计院,已经在做软件产品。

  他们发现从设计跨界到智能化以后,他们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传统的设计院,慢慢变成了海康威视、华为。

  对于工程企业来说,创新的方向也许是0到1、1到N,也可能是N到N+1——但是大多数企业要做到这个程度非常难。

  今天,无论是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在既有的领域里面,产能已经大于需求,竞争已经异常激烈,在行业里特别难找到护城河,过去施工公司的利润率低,现在设计院的利润率也不高。

  而且工程企业面临着既有市场的萎缩,在一个萎缩的市场里面要寻找发展空间是非常难的,这是从经营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去创新。从团队的角度来看,一个没有创新的团队难以保持激情和活力。

  创新成功可以给团队带来各种成就感,所以创新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传统的工程企业来说,朝什么方向创新?可以沿着原来的路做“微创新”,也可以做大力度的“颠覆式创新”。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会跟大家一起来详细探讨。

  工程企业创新的时候,还要思考几个问题:哪些地方风险大?哪些地方风险小?哪些方向成功率高?哪些方向成功率低?

  我做了个二维四宫格,创新可以从资源共享和客户共享两个维度去思考,也就说同样的能力,去寻找不同的客户,或者同样的客户,给他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

  最理想的是客户共享,内部的资源也共享。在设计行业里,水利水电的华东院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新的方向,朝数字化转型。当然也有企业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跌入创新的陷阱。

  典型案例就是做PPP业务,前几年PPP热,我们正真看到有很多企业都在下注,其中下注比较快、下手比较猛的企业受伤并不轻。

  工程企业推进PPP业务,客户是共享的,但是资源不共享,传统的工程企业不可能靠自有资金或企业利润去投资,是投不起的,所以要大量从银行、其他渠道拿钱,投进去以后自己现金流出问题,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创新并不容易。

  我觉得创新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寻找势能。在投资领域有一句话:“长长的坡,厚厚的雪”。“长长的坡”指的是这个行业未来可持续成长、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

  “厚厚的雪”就是毛利率要比较高,太薄的雪是堆不出雪山的。对于中国的工程企业来说,到哪里去寻找“长长的坡,厚厚的雪”呢?

  必须认真研究国家的发展策略,也就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纲要》里有很多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信息,在其中寻找工程企业创新的势能、市场和能做的具体的事。

  《纲要》的核心要点可以总结成八个方面:第一,经济稳步的增长不再走刺激的老路,核心是要高质量的发展;第二,更看重发展现代的产业体系,从时间维度看就是面向未来;第三是格外的重视实体经济;第四,数字化是未来的大趋势;第五,国内市场逐渐重要;第六,投资的作用侧重优化结构而非增长;第七,生育政策逐步放开,因为人口老龄化;第八,实施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行动。关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建筑业的关系,攀成德有一节课专门对其进行解读,时长约两个小时,你们可以去看详细的内容。

  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本书——《创新中国:培育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动能》。

  这本书里面有一张图片,“增长新动能三要素——消除扭曲、加速扩散、促进发现”,是所谓的3D模型。第一个D是“消除扭曲”,国家改革就是要改革政府的管理和各种生产关系,不断消除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中的扭曲,走市场化道路,让这些资源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包产到户、计划经济到价格双轨制,再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都是为了消除扭曲。第二个D是“加速扩散”,加速扩散既有的技术,来提升整个社会资源的效率。第三个D是“促进发现”,就是去做新的技术,把过去被“卡脖子”的地方都打通。

  接下来想跟各位探讨,工程公司能够去做哪些创新业务。我这里列一些,不全面,供大家参考。

  第一,过去做的不多,未来可能有比较大的市场而且维持的时间比较长的,就是城市更新。中国有500多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如果建筑物平均寿命是70年的话,那我们每年要更新的面积就有7、8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也需要维保,再加上我们城市的道路、绿化、智能的和其他的设施,城市更新的市场是比较大的。我们前面讲“长长的坡,厚厚的雪”,城市更新是不是“厚厚的雪”我不知道,但是“长长的坡”有可能可以下这么个结论。

  第二,可以去做的业务就是环境工程。跟着社会的进步,环保行业应该是慢慢的变大的。过去是边发展、边破坏、边污染,这样的路子不可持续,国家已经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可是过去已造成了很多污染,那我们既要在发展过程中去保护它,还要去还过去欠下的账。

  第三,创新发展的方向就是民生工程,包括卫生医疗、教育、文体、科研,这些都跟民生紧密相关。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对民生的关注就越高。我们拿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研发、博物馆、图书馆、医院、护士、卫生支出这样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这个表格能看出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的百分比都还在个位数,发达国家大多数都是在十位数,比我们高一个层次,所以我相信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

  尤其是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市场会加速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在养老方面投入了很多。

  第四,可以去做的是新基建。对于新基建,网上有很多文章进行论述,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新基建对于传统的设计院和施工公司来说,这个创新的跨度是比较大的。

  但我想只要是趋势,我们就应该去发力,有所投资,有所组织建设,有所能力建设,最后在这样的领域里面去寻找发展的机会。

  前段时间,华为建设了五大军团,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光伏、数据中心,华为的目标总的加起来有大几百个亿,他们大致的目标利润率在30%左右;华为进入这样的领域,能够正常的看到新基建是何等的有吸引力。

  对于传统的勘察设计和建筑施工行业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领域可以去找,攀成德对很多领域都已经有了专门的行业研究报告和区域研究报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考。

  在我们选择创新业务领域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领域有没有钱,会不会有资产金额来源,我们不能干了活收不到钱,工程企业已经被应收账款折腾得够呛了,很多大规模的公司干了活,现金流并不好,所以这也是我们最终选择创新方向的时候需要去关注的。

  最后想跟大家来探讨,如果我们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也选了方向、寻找到具体的业务,没有能力,创新有很大的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以前也常跟行业的一些领导探讨,企业想进入无人区很正常,你可能找到冬虫夏草,也可能找到西洋参,但是你也可能被老虎吃掉。所以我们创新的时候尤其要关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塑造。那么如何塑造创新能力?

  第一,要有创新的理念。领导者要有创新的思维,也要影响团队和组织。若企业只是领导个人想创新,没有团队的创新,没有理念的传播,企业的创新可能仅仅是一种想法而已。

  那怎么传播理念呢?很多设计院和施工公司都已经走上了创新的路,但我也发现他们盼望创新又不希望失败,甚至不允许失败。

  创新必然有失败。科技突破是创新常见的领域,成功往往需要做二十年、三十年,都是漫漫长夜的煎熬、等待以及思想的折磨;华为有句话叫“板凳需坐十年冷”,我想创新也要有“十年冷”的思想准备。同时敢于去冒险,冒险就意味着失败,失败了也需要接受。

  要有激情,马斯克跟一群年轻人座谈时,年轻人问“你能不能说几句话来鼓励我们去创业”,马斯克说“如果你去创业需要别人鼓励的话,你就不要去创业”,我想创新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有激情,如果要别人鼓励你去创新,那你就不要去创新。

  第二,要构建创新的能力。我想创新应该是没有章法的,否则就不叫创新。我从创新的理论里面找了一个模型,叫“创新力模型”,在物质、逻辑、空间和时间四个维度上面都应该打开原来的圆圈。

  在物质方面要有“旧要素,新组合”的理念,如果我们从物质的角度去创新,就改变它的组合,比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石墨之所以是石墨,金刚石之所以是金刚石,就是要素的组合不一样。其他维度都大致遵循这样的逻辑。但我想既然是创新,一定没有定法。

  第三,要学习创新的方法。在工程行业,突破式、颠覆式的创新应该是少数人做的,但是并不妨碍每个企业去寻找自己的创新之路,所以创新的方法有很多。

  我在做设计院和施工公司调研的时候,经常会参观很多公司的荣誉室,当我看到他们的专利、工法等各种发明的时候,都会问“你这项给你带来了多少价值?那份带来了多少价值?你投了多少钱?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很多时候你会心酸,大多数企业的创新最终是得了一个证书,放在荣誉室里面,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并不多,也就是投入、拿工法,工法有没有创造价值不知道。

  当然我也在少数地方得到比较正面的回答,像“这个工法给我们在某一个项目上面就创造了五千万的价值”,我想这样的创新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对社会的进步都有价值。

  最后,要勇于承担风险。没有风险意识和承担接受的能力是很难真正创新的,走到半路可能就会回头,只有去承担风险,创新之路才能走下去。创新的风险很多……不管是什么风险,创新一定是一条煎熬之路。

  比如在我们勘察设计行业里面,中国电建的华东设计院能够说是创新的楷模,华东院总经理时雷鸣先生说朝数字化转型始于2000年,一直到2017年都是亏损的,2018年保本,2019年、2020年才慢慢开始盈利,当然今天数字化慢慢的变成了华东院盈利和撬动别的业务发展的一个强劲的支撑点。

  在攀成德“预见2021”年会上,时总发表了一个演讲,他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也帮你解决不了什么样的问题,我只能帮你擦干眼泪,你冲上去继续干。”这句话也让我很感动,所以创新之难有时候难于上青天。


上一篇:香港城大吕坚院士Nature子刊:复合相金刚石-可用于mK级低温测温的下一代低温传感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