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南体育app下载苹果版官方网站!全国咨询热线:0532-86815299

新闻动态

被历史沙尘掩埋和遗忘的援苏大动脉

  日本投降后的几个月里,盟国之间在战争中形成的友谊开始变得忽冷忽热起来。东西方主要的争端还是源自苏联战后对待东欧和波兰的态度,但此时的斯大林仍旧保持着相当的克制和忍让,英美愿意让出部分日本的占领权,换取西方国家在东欧的一定权利,起初双方的交流还比较顺利,似乎同盟国之间真诚的合作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1946年1月,联合国收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争端控诉:波斯政府率先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一项控诉,指控苏联红军没有按照协议从波斯北部各省撤出。英国和美国坚定地支持波斯政府的合理要求,虽然苏联政府舍不得放弃这块进入波斯湾的跳板,但最终迫于压力,不得不在同年撤回了军队——争端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双方的宣传战却就此打得不可开交——从此事以后,在联合国论坛上的互相责骂和拆台,变成了东西方交往的主流方式。

  列位可能觉得奇怪,第二次世界大战怎么扯到伊朗身上去了呢?怎么苏联还跑到伊朗领土上驻军了呢?这个事情啊,很多官方口径的历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最多提及一句,英美援助苏联的战争物资有一部分是通过了波斯湾-伊朗-里海的陆上通道运输的。

  而真实发生在伊朗这片土地上的入侵、反抗、武力逼迫下的政变和退位,以及被称为“波斯走廊”的援助通道的重大作用,都被春秋笔法所掩盖,最终大部分消散在了历史的天空之中。

  欧洲战争爆发时的波斯(伊朗)国王叫做礼萨•汗,他当时已经在这一个位置上坐了18年了。此公不但是个真正白手起家的枭雄式人物,还给自己的王朝起了巴列维这么个古波斯的称呼。礼萨倒不是那种食古不化、固步自封的宗教狂人,相反,作为世俗派的统治者,他非常精明地选择了用改善交通运输、实行工业化的方法来开发本国资源——但是这样一来,英伊石油公司石油开发特许权的产地使用费变成了巴列维王朝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发展那些共用事业也同样没法离开外国形形的承包公司。

  作为一个坚决奉行民族主义和排外政策的国王,若不想被大国控制,最好的办法是只和欧洲的中小国家进行合作。但无奈的是,战争爆发前,伊朗的主要对外贸易国家却是德国和苏联。。。

  礼萨也同样仇视者,于是他在1938年6月逮捕了50多名嫌疑分子,对苏贸易就此一落千丈。德国就趁机填补了这个空白。因为波斯的工业发展从1936年以后一直依靠的是德国的扶持,所以大批的德国技术工人很自然地就来到了这里。所有重要的工厂,特别是发电站、炼钢厂、兵工厂、纺织品贸易部门和邮电部门,德国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这些德国人中大部分是真正的带家属的技术工人,但剩下的就不那么老实了,比如,战争爆发后两个月,新委任的德国驻德黑兰公使就是曾经的驻意大利纳粹党领导人,党卫队队长埃特尔——在英国人眼里,这实在称不上是什么好兆头。

  果然没过多久,以伊朗为基地,不少德国“旅游者”跑到了伊拉克,这些家伙个个穿着款式相同的衬衫,提着一模一样的手提箱,就差没有在脑门上插个旗子,告诉英国佬自己是德国的“第五纵队”了。

  大家都知道,1941年春天德国军队开进了巴尔干半岛,还通过利比亚沙漠开始进攻埃及,被隆美尔打得落花流水的英联邦军队一路向东逃窜。如果这时伊拉克和叙利亚脱离英法控制,那么英国人是无法守住埃及、苏伊士运河和巴勒斯坦的。

  伊拉克人在1941年5月开始了武装独立(当然了,在英国人统治者眼里,这叫做暴动),偏偏此时隆美尔在昔兰尼加发动了新的一轮大规模进攻,看起来伊拉克人的举动就是在策应德国的攻势,而实际上德国人并没做好协助拉希德·阿里(伊拉克新成立的军政府的头头)的任何有效安排。

  假如当时德国把进攻克里特岛的空军和伞兵力量用于伊拉克,呵呵呵呵,英国人最担心的局面就会出现了,后来也自然不会有什么阿拉曼战役和火炬行动了。可惜啊,希特勒的眼光就盯着欧洲那一亩三分地,若不是迫不得已,他连克里特岛都不打算理会。(注1)

  拉希德·阿里的武装“起义”(姑且这么叫吧)最后变成了一场让英国人感到头疼的捣乱,当英国人把印度旅调过来后,这次暴乱迅速被了。至于那些暴动的领导人和幕后的德国支持者们,则是一个不剩地全跑到了伊朗。

  这会儿已经到了1941年6月份了,“全世界将为之屏息凝神”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了。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和苏联这两个死对头再次成为了盟友。

  英国和苏联一边和德国军队在各条战线上奋战,一边也没有忘记潜伏在它们侧翼和背后的德国第五纵队。两国很快联手施加压力,要求伊朗政府立刻把所有德国人“驱逐处境”。伊朗国王在这件事情上模棱两可,试图拖延时间,不排除他在观望苏德战场的最终胜负——但是他忘记了一点,在希特勒击败苏联之前,英国和苏联只用一根手指就可以碾死他。

  英国和苏联正是这么做的,两国在7月初就达成共识:如果伊朗国王不听从两国的要求,那么就立刻执行军事干预。联合行动计划的草案也在第一时间被拟定了,军事干预的行动方案其实早在最后通牒发出之前就准备完毕了。

  8月17日,礼萨•汗收到了英苏两国提交的最后通牒,他仅仅同意减少在伊朗的德国人数量,但是坚决不同意驱逐德国技术和通讯专家——丘吉尔得知后,声称“这是一个无法令人满意的回复”——并当即和苏联约定,8月25日联合出兵,占领伊朗。

  8月25日当天,四万苏联军队从北部边境发起攻击。大约2万英联邦军队——其中大部分是印度人则沿着阿拉伯河一路攻向德黑兰,后来在缅甸赢得了重大声望的斯利姆少将就指挥着其中的一支机械化部队。

  伊朗当时拥有中东国家里顶级规模的军队,人数超过了12万人,但是低劣的装备和基本上没有的专业化系统训练让他们一触即溃——整场入侵和征服作战一共花费了不到3天时间,英苏两国阵亡的士兵加起来没有超过80人,而伊朗军队也只损失了800来人。

  礼萨•汗屈服了,但是满心愤懑的国王和伊朗人仍旧采取了半公开的对抗态度:在他的授意下,在英国和苏联军队距离首都德黑兰只有半步之遥的情况下,官方的《消息报》居然发表社论,宣称伊朗将继续保留在各轴心国首都的使节,“我们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将继续下去”。。。

  9月16日,伊朗的临时议会宣布,“由于健康日衰”,国王礼萨已经退位,他22岁的儿子•礼萨•巴列维即位。退位的老国王被流放到了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岛,三年后死在了那里。

  盟国得偿所愿,英国人一口气抓了400个德国间谍嫌疑分子,苏联只抓了60个,剩下的人被允许借道土耳其返回德国,临走前,这些德国人放开手脚,在德黑兰痛痛快快地购物和扫货——临走前不疯狂购物,难道去搞什么武装暴动吗?

  至于波斯王国,新国王和英国、苏联共同签订了协议,波斯的武装力量将不被要求参加反对任何外国的军事行动,只需要维持波斯境内的治安即可。王国内的一切交通工具和线路同盟国可以随意使用,必要时可以实施军事管制。盟国对于保证运输线路采取的征用物资、劳力、维持和改善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波斯王国无条件给予一切便利。

  英苏两国可以在波斯王国保持(英苏认为)“必要的”武装力量,并在德国和伙伴国投降后六个月后撤出——当然了,这些武装力量的存在是不能被视为军事占领的——毕竟,这两个国家都在协议上白字黑字地写下了,到时间就会主动撤军的嘛。。。

  英国和苏联对伊朗的军事占领很快就显示出了重要性。因为此时距离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还遥遥无期,当务之急就是要用实际行动缓解苏联的压力。到9月底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夺取了超过1/3的苏联工厂和它们最好的粮食基地,红军也遭受了足以致命的打击,超过100万人被俘——英国和美国都极度担心斯大林会被迫和德国媾和。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就已经通过北大西洋航线向苏联运送物资了,但通往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这两个港口的航线都受到德国潜艇部队和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国空军的严重威胁。偏偏此时的苏联对于外部援助供应的需求是极度紧迫的。

  斯大林向英国人和美国人提出了一长串物资清单:坦克、飞机、高射炮、机枪、步枪、航空汽油、铝锭和各种工业原料,并还有大量的卡车和火车头。

  在对苏援助方面,英美两国政府此时无另外的心思,因为出钱出力让苏联和德国厮杀,总比自己亲自上阵强,更何况,英国佬已经不断用败绩证明,自己的陆军部队有多么拉胯。

  想要把这些海量的物资顺利运送到苏联,已经远超于了现有的北大西洋航线的能力。一个更有价值的备选航线就是从美国的西海岸船运到远东的海参崴和其他港口。但这条航线同样有缺点:首先是距离前线太远,横穿苏联国土的转运工作费时耗力,其次是航程太远,用一名美国官员的话来描述就是:

  更何况,这条航线还必须穿过日本控制的海域,当日本和美国开战后,虽然船只可以悬挂苏联国旗正常通过,但(名义上)只限于运输工业原材料和食品。(注2)

  对于苏联急需的战争物资而言,最安全最可靠的运输路线就只剩下“波斯走廊”了。

  波斯走廊起始于波斯湾的沿岸港口,途径伊拉克和伊朗的部分地区,最后抵达里海的苏联边境。这条路线同样无比漫长:美国轮船先要在海上绕过好望角,航行24000公里后才能到达港口,卸下来的货物在陆地、河流上还需要运输超过1600公里才能送到苏联人手中。

  而这条穿过了伊拉克东部和伊朗西部的陆地交通线,沿途要穿过灼热干旱的沙漠和最低温度只有零下7-8摄氏度的崎岖山区。担当运输主力的是伊朗国家铁路公司修建的一条单轨铁路?!它花费了12年时间才修建完成,于1938年竣工时被认为是世界铁路修建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跨越了崇山峻岭,穿越了数百公里的沙漠, 爬行着经过落差多达1000米的高原和平原,最险峻的一段路程里,75公里的山路中密布着133个隧道。

  在和平时期,这条铁路线每隔一天通行一列客车,每星期通行一列短短的货车,机车和车厢老旧不堪,沿途没有一点正常的铁路调度,全靠一部电话进行指挥调度,而这条电话线还隔三差五地出故障——以至于不时会发生火车相撞事故。

  铁路尚且如此,公路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伊朗王国仅有的几条做过硬化铺装的公路还是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铺设的。养护是不用指望了,沿途的村民还会偶尔从公路路基上挖走几块石头去修房屋和羊圈,所以英军和苏军在向德黑兰进军时,要不停地用石块和泥土去填上公路上的大坑。

  保证物资供应的重担落在了伊朗占领军司令官爱德华•奎南中将的肩上,打垮伊朗人的军队后,他手下起初只有几千名来自印度的大兵。但是很快,为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和保证伊拉克和伊朗的安全,他的部队扩充到了10个师。

  他在10月份接到的命令很明确:扩充必要的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以保证对苏联最大可能的物资供应。

  按照当时伊朗的交通运输条件,光是保证全副武装的10个师的英军部队供给就已经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这支人数为14万人的军队不仅要囤积足够3个月作战所需要的物资,还要重新修建营房、医院、工厂、维修站、仓库、电站、水泵房、输油管和公路等等等等——实际上,在整个占领期间,这些英国部队自己消耗掉的物资比运送给苏联人的还要多。。。

  从1941年10月开始,众多的战争物资从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入波斯走廊,包括英国从本土转运的美援物资,澳大利亚的羊毛制品,加拿大的铝锭,印度的黄麻和油漆、锡兰的茶叶和橡胶、东非的咖啡、巴勒斯坦的医疗用帐篷以及南非出产的工业金刚石。

  1942年初,第一批来自美国的租借法案物资从波士顿和费城陆续抵达,这些应有尽有的货物全都是苏联人急需的:

  供给半饥半饱的苏联百姓的小麦、面粉、冻肉、鸡蛋(粉)、猪油和黄油;红军部队需要的医疗用品和药物、皮衣、橡胶靴子、军靴、制服和毛毯;还有整船的炸药、高射炮、卡车、吉普、装甲巡逻车和坦克;轰炸机和战斗机被装在一个个大木箱里,铁轨和机车被当成了压仓物;航空燃油和原油也送到了伊朗港口,一起抵达的还有各种工业金属原料,高质量的工业机床和加工工具,甚至连牙刷都被送了过来。

  物资很快就在港口堆积如山,因为只有英军的主要基地巴士拉港每月货物吞吐量达到了5万吨,剩下的所有原生态港口加起来都赶不上这一个港口。英国人、印度人和美国工兵部队开始了对港口的一系列扩建和改造,还铺设了新的支线铁路和公路连通伊朗的国家铁路线。

  而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因为没有办法接通伊朗的铁路,只能重新开辟了一条从水路或铁路通往巴格达的运输线,底格里斯河上,来自英国、美国和印度的内河炮艇、驳船、拖船和明轮火轮成为了运输的主力。

  铁路运输的物资运抵巴格达后,还的重新装船渡过底格里斯河,然后再卸货,把物资装车后运到哈奈根市,而从哈奈根开始,就是一段长达1100公里,最后终点为伊朗的大不里士的崎岖山路,而这段当时被称为“哈奈根之路”的恶劣山道,很快就以对司机的勇气、经验和毅力的重大考验而闻名于世。。。

  注1:希特勒后来为此事感到后悔,他评价说:“(我们)抛弃了一次付出很少而收获巨大的机会。”

  注2:战争期间,日本从始至终保持着和苏联的中立关系,尤其是随着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断失利,对待苏联的态度愈发小心讨好,所以后来走这条航线的援苏物资就没有特意去区分什么民用和军用物资了。

  三条援苏线路:北线经北大西洋北冰洋至摩尔曼斯克,东线经阿拉斯加越过白令海峡经楚科奇半岛、堪察加半岛、远东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线就是经波斯至苏联的中亚和高加索。

  狡猾的波斯人从这条路上取走了很多物资,霍普金斯和邱吉尔先生的慷慨大方让许许多多的沿途家庭过上了极其富裕的生活,当然伊朗人拿东西时并没有经过他们的批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携多型舰载战斗机、直升机和陆战队员,于7月3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有香港市民发现航母山东舰开到了自家楼下,最佳观赏位开窗即得!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27日在社会化媒体上发文称,他已经停止了所有解除针对伊朗制裁的工作;并警告称,如果伊朗试图发展核武器,他将再次下令对伊朗进行轰炸。戳视频,观看更多内容。

  随着智能技术的持续升温,咸阳兴平市的养鸡产业也登上了“云端”。通过智能养殖技术的应用,传统养鸡场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从环境调控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

  我国海军双航母编队位远海大洋实战化训练,外军舰机多次抵近侦察、跟踪,我编队全程保持随时反应的作战状态,舰载机多次“战斗起飞”。(编辑:辛乐)

  #以色列一手消息 #胡塞武装轰炸以色列 #中东局势一手消息 #宋非聊国际形势

  列车停滞3小时,有人砸窗透气,什么是紧急避险?这算不算 #官方通报列车停滞乘客破窗通风 #抖音热评

  贫困生照片露出豪华装修?学校提供男孩家中照片辟谣:他母亲独自带3个孩子 暑假在舅舅家,谣言对孩子伤害很大

  “沉浸式”走进考古现场 趣味“拼”文物 陕西考古博物馆MR虚拟可视化导览正式上线

  【来源:西安新闻网】“感觉文物动起来了,可以选自己最喜欢的文物多看看,挺好玩!”11岁的远远小朋友兴奋地说。3日记者从陕西考古博物馆获悉,该馆“博智伴行”MR 虚拟可视化导览正式上线。戴上设备,馆内的明星文物呆萌的小神兽牺尊变身向导,眼前就是”牺小尊课堂“隐藏知识点。

  陕西网讯(通讯员 李萍)为预防和减少涉及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造成的交通事故,近日,韩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加大巡逻频次,整治劝导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排除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风险隐患,全力打造平安畅通的道路通行环境。

  网友:以色列在本轮以伊冲突中消耗了大量防空导弹,这也是限制双方持久战的一个因素,专家怎么看?还有外媒曝出,近日美军开始扩建驻沙特基地,这是在为新一轮行动做准备?戳视频,听专家苏晓晖的解读。


上一篇:寿数上万年? NDB完结全新电池测验 下一篇:物种起源无限钻石存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