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营销被一些人称为「20 世纪最大的营销骗局」,因为其珍稀性和情感价值均为人为制造。
在 2006 年电影《血钻》的科普下,更多人了解到这些闪亮亮的宝石背后是武力冲突和鲜血。
然而,当从实验室「种」出来的培育钻石技术成熟,开始走向消费市场时,部分消费者又会认为人造宝石缺少了天然钻石的爱情寓意。
在珠宝行业中,无论是钻石还是培育钻石,它们似乎都在面临着「存在主义危机」。
创立于 2019 年的「The Future Rocks」是一个专注培育宝石珠宝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精选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设计品牌。
去年 11 月,The Future Rocks 推出自设计产品 The Ring。这款戒指特点在于其戒托也是由培育蓝宝石制成,整体呈现出一种「钻石悬浮」的视觉效果。
Anthony:我们平台现在有来自 13 个国家地区的 20 多个品牌。
我们的标准是:第一,必须要用培育宝石来做设计;第二是设计必须特别。平台的好处就是我们会先帮消费者筛选一轮,帮消费者做好了攻略;第三,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品牌是有故事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除了产品外,也重视品牌整体;第四,合作品牌在可持续理念上和我们相符。
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玩」新的材料,譬如用培育宝石、珐琅等材料,设计上要更前卫大胆,对消费的人来说要有新的东西。
▲ The Future Rocks 上的品牌 Maren 除了使用培育钻石外,也会用回收的稀有金属来做设计
Anthony:美国用户的认知度最高,但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我们是 2022 年才开始在中国推,现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用户占比都很接近了。另外日本市场反响也不错。
美国消费者更偏好大卡数的产品,日本消费者更喜欢相对精致的产品,而中国消费者就比较重视性价比。
出于这个洞察,我们在不同市场主推的系列会有一定差异性。这也是做平台的好处,我们从几十美元到几十万美元的产品都有,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ifanr:天然钻石有「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那你认为培育钻石的故事又是什么?
Anthony:我认为培育钻石的价值不只限于那颗钻石自身的价值,而是整个产品,包括设计和设计师背后的故事等。
培育钻石在切割上会更自由。虽然天然钻石也可以,但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因此个性化和创新的东西就很难做,而培育钻石有更大的空间。
培育钻石的故事不是全世界都只能讲一个故事,而是每一个人都能讲独特的故事。
ifanr:之前都在做平台的你们,为何会想自己设计 The Ring 呢?
在材料实验性方面,The Ring 戒托的原料是一块 60 卡拉的培育蓝宝石,切割成大概 10 卡拉的戒指托,损耗相当大。
Ray:从设计师角度来看,培育钻石的确能为创新提供很大自由度,传统钻石就未必敢用这种大胆设计。
Ray:用培育蓝宝石除了能带出设计这个信息外,也能让戒指整体成本降低,让更多人可以有机会体验到。
而且,我们处理蓝宝石时也用了超于行业标准的工艺,它的切割和抛光技术让整体表现可达到钻石水平。
我们有一位资深的师傅花了 59 小时,用人手慢慢抛光出来,切割的准确度非常高。
Ray:两年左右。在做这类突破革新的产品时,很多东西其实是和技术发展并行。
譬如说我们两三年前开始筹备时,技术还没发展到能支持我们做这种精准的工艺。
但这些珠宝类别的形成,也是因传统宝石形状带来的一个局限性。培育钻石可以抛开这些限制,做新的形状和形态。
作为佩戴者也可以去想想,对你来说珠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要佩戴在手上的才是珠宝吗?是否有别的可能性?
也许,未来的珠宝也可以容纳高科技元素 —— 说不定你的戒指也能拥有记忆。
人们做培育钻石也不只是为了珠宝。只是珠宝和钻石的关系更为大众而熟知,是一个和大众沟通,让大众了解培育钻石很好的媒介。
接下来可能可以让大众知道培育宝石不只有钻石,也不是只有单一用途和意义。随技术发展它可能会变成更高科技的产物,并逐渐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就像今天的培育钻石一样。
培育钻石和传统钻石不是一个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它们可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